「职业炒家」 这个话题并没有说完,后面还有 789。
只不过我们对 Hard Sale 感到厌倦。从今天起,我们换个话题。
首先,让我们看一张图表。假设市场上有男人、女人、老人、孩子四类人群。有 A、B、C、D 四种商品。请问哪种商品最佳。
- 胜组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B > A > D > C
这道题我问过很多人,一般最常见的回答,多数人都是选 C 最佳。
因为你简单加一加,A 的总分是 10+2+2+2=16 分
B 是 16 分
C 是 31 分
D 是 21 分
很多人立即会以为,C 具有全方位最佳的 「性价比」。在客店内更受欢迎,能卖出更好的销量。产品可以更加成功。
这个就是市场营销学和普通人的区别。也是欧美公司,可以在中国市场称雄肆虐的原因。
科学家会武功,神仙也挡不住。
你看,假设有一个男人,在商店里待了 5 分钟。他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什么。拿的是货物 A。
再来了一个女人,逛商店 5 分钟,她买的是货物 B。
再来一个老人,他买的是 C 或 D。
再来一个小孩,他买的是 C 或 D。
再来一个男人,他买 A。
来个女人,买 B
来个老人,C 或 D
来个小孩,C 或 D
一天下来,假设来了 「男女老少」 各 100 人。则 400 人最终的购物商品是:
A:100 件
B:100 件
C:100 件
D:100 件
- 问题之症结
你发现问题之所在了么。
当一个男人跑进商店,他根本不会考虑别人的想法。根本不会考虑女人们的价值观。他选的是自己喜欢的商品。
也就是这棵决策树中,他是竖着长的。
在男人眼里,他就是选择 ABCD,他就是选最好的。所以他会买 A 回家。
同样道理。女人购物,她就会选 B 回家。
而商品 C,虽然他在男人女人的眼里,得分都是 9 分。可是 9 分没有用。和露瑟没有区别。
一般而言,成年人的市场,是老人和小孩的 10 倍。[1]
而其中,女人市场又比男人市场重要。
所以 B 是最大的赢家。B > A
然后我们来看 C 和 D 二样商品。
在成年人,男人女人的市场中,C 和 D 都是完败。
但在老人小孩的细分市场中,他们还有一线转机。
这其中,D 又比 C 好。
为什么。当一个老人或者一个儿童,走进商店的时候,他们面临的 C 和 D 打分几乎是完全一样的。
可是你别忘了,C 的综合评分比 D 高。
C 是 9+9+9+4,综合评分高达 31 分。
而 D 的累积评分,只有 21 分。
「更高的品质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即使 C 和 D 的销量一样。但 C 的成本往往要高一大截。
所以 D > C
总评分是 B > A > D > C,C 是最差的选择。
- 市场营销学的选择
中国人并不是一个整体,不是蚂蚁。[2]
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有他们的习惯和偏好。
上周大象工会一篇《什么样的外星人可以直接打死》中,大象写道,传统意义上,国企老总把中国人理解成 「中山装,红袖章,清一色面孔的人」。
而在西方社会,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人。
中国的企业家,传统上总是梦想做一件 「最好的商品」。想用一件商品来满足十亿中国人。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呕心沥血,最终 「工程师治国」 老总造出来的,可能是一件 「9,9,9,9」 的商品。
各方面指数都接近完美。要让所有人都满意,不容易呵。
而西方的 500 强企业,早早地就把中国消费者分成了 「中国男人」「中国女人」「中国老人」「中国小孩」。
他们设计 4 种产品。
成本更低,研发更快。反应链更敏捷,潮流更时尚。三个月就可以上市,成本只有你一半。
「无论哪个消费者走到店里,购买的都是我的(某一样)商品」。
西方 500 强奉行的是 「10,1,1,1」 商品指数。
并无情地把你 「9,9,9,9」 销量贬低到零。
这个细分,还可以更进一步分下去。譬如中国男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北京男人,上海男人,广东男人,四川男人,东北男人…………
如果你在男装市场陷入了泥沼,你可以试图进一步思考广东男人和东北男人有什么不同。从而获得细分优势。
你这商品可能狗 Shit 都不如,但在四川男人眼中,它是最棒的。这就够了。四千万消费者足够养活你了。
「细细分」 是支脉话题,就不展开了。
- 价值观的颠覆
「市场营销学」 的价值观是什么。价值观就是 「没有(hexin)价值观」。
请你把中国人视为一个个的人,而不是一个巨人。
中国应该有十万万个价值观,而不是一个价值观。
在营销学上,一直有一句著名的谚语:「一个高级副总裁,可能会为他的定制男装感到骄傲。并在办公室里炫耀。而在他 18 岁读大学的女儿眼里,却会被贬得老土一文不如」。
这就是 Marketing 中的一条铁律:「甲之美酒,乙之砒霜」。
你永远不可能让所有的人满意。同一件商品不可能覆盖所有消费者。许多人的审美观,是互相矛盾,甚至相互冲突的。
一个 45 岁的高级副总裁,和他 18 岁的女儿,其审美观必然是不同的。让他们同去选购西装,肯定是无法达成共识的。
所以 Marketing 思想的背后,其实是西方社会光辉灿烂的 「多元文化」 主体论。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用不同的商品适合不同的消费者。在每一个市场都做到第一。
只要你付钱。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除了某些技术类的公司,譬如 Windows 桌面操作系统,高通的 CDMA 电信标准;
一般的消费品,很难做到市场第一。甚至百分之 20~30% 的份额都属不易。
因为市场是多元化的。消费者的口味是互相冲突,自相矛盾的。
喜欢甜的,和不喜欢甜的。
喜欢蓝色的,和不喜欢蓝色的。
喜欢苹果味的,和不喜欢苹果味的。
所以单一产品无法满足所有消费者,无法占领 100% 的市场份额。
而如果一家公司旗下有多个子品牌系列,交叉火力,能否覆盖占领整个市场呢。中国销量排名前六的洗发水,有五家都是 P&G 旗下的。
答案还是不能。因为你同一家公司旗下诸多资源品牌,你就会加以 「整合」。共同渠道销售,广告商誉,品牌 Logo 等资源。
而这一切,都会让消费者厌倦。许多消费者选购 SLEK 舒蕾,纯粹是因为不想看见那个 「宝洁蓝」。
同一商标能占领的市场份额也是有限的。你不可能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除非你并购了之后从来不整合。
- 与楼市的关系
微信号:「水库论坛」 是一个讲楼市的订阅号。在此我们突然改弦易辙,大讲市场营销 Marketing 干什么。
因为我们的楼市,本身是一个高度割裂的市场。
在大而化之的 「职业炒家」 系列文章之后,你要深入了解这个市场,就一定要阅读细分结构。
上海楼市,至少分割成三种截然不同的市场,三类完全迥异的人群。
这三类人,彼此对对方的价值观,地段评级,都看不顺眼。
互相擦肩走过,冷冷地看了对方一眼,一起吐出一句:「SB」。
我们常常说,中国没有研究 「房地产」 的专家。中国只有研究 「房地产泡沫」 的专家。
我们每天只听见砖家坐而论道,大而化之地说:「房地产要崩盘,要跌 50%」。
可是房地产内部结构如何,上海分割成哪三个市场。从来没有一个 「房地产专家」 谈到过这事。能答得上来。
堪称国耻,一群卖大力丸的。
好了。第一节篇幅到此,下集再说。
(yevon_ou@163.com,2015 年 6 月 3 日)
[1] 这主要和年龄跨度有关。假设每个年龄段人口一样,儿童是 0~6 岁,成年人 7~60 岁,老年人 61~70 岁。则我横跨 54 年。
[2] 参考文献《什么样的外星人可以直接打死 | 大象公会》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QwNjcyMQ==&mid=214571189&idx=1&sn=f5b799c94a64dc51bcf6afb386d2482a&scene=1&key=c468684b929d2be2da1c8fef928b7bbacdd40abab7aa8d26b27691cb5e9ac34bc991878aed0627d62990ed7aee21ceb5&ascene=1&uin=NDkyMjg2OTM1&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I1wL%2FplLakq%2F21uD8Iikw0V9dFtl1Ek3qMQ4ou8%2FYHDVfOPr9qk681Oc8h54oj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