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天,我在朋友圈转了一篇关于拿破仑的帖子。留言是 「赞到流泪」。
知乎历史版,由于 90 后不关心历史,还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923240/answer/623196028
但在正史中,扩张往往兼有负收益。自己的领地,也绝不是铁板一片。
如果你把《三国志》的游戏三观,搬到现实历史中,你会非常疑惑。「为什么强大的国家,不去进攻弱小的国家」。例如,USA 为什么没把墨西哥给吞了。
传统上,中国学生对于 「战国」 的争霸历史比较敢兴趣。战国七雄,英雄辈出。
「战国」 是争地灭国的格局。一个名将,一次冒险,一场战役,往往就决定了历史的车轮。读起来 「芈八子」 的传奇,让人荡气回肠。
相反的,《春秋》的故事,就让人昏昏欲睡。讲来讲去,无非政治家的纵横。而且还特别地娘~娘腔。
「春秋五霸」,即使有争霸赛,但是国土疆域几乎未动。哪怕打了胜仗,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来。争取到的利益,从来都不是 「有形物」。
近年我多读 「春秋史书」,掩卷叹息,这才是真正顶级的智慧。「春秋」 中包含的信息,是战国五倍。
亲爱的,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目前生活在 「春秋」 时代。
会战是严肃正规的,旁边甚至有军乐队演奏。偷袭是不允许的,侧翼包抄骑兵战术,也是不允许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971070/answer/151479820
这种 「绅士般的战争」,在今天的教科书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本意。
但是,有没有人教过你,春秋第一兵法是《司马法》,而不是后世的《孙子兵法》。而且《司马法》的地位,要远远远高于《孙子兵法》。
「春秋」 时代,整个社会的基本面,是 「地多人少」。而且是远远的地多人少,远没有达到马尔萨斯极限。
想象一下,整个华北大平原,比今天还要富饶,一等良田。但却只散落着不到 500W 的全国总人口。
在整个 「春秋」 时代,诸侯国的一致观点是,「土地是不值钱的,人才是财富」。
包括初中课本《孟子见梁惠王》中也写到,大梁城中,挥气成雨。人口富庶。
各国真正缺少的是人,争先恐后用 「轻徭薄赋」 吸引农民迁徙过来耕种。
整个东周初期的局势,与其说 「诸国」,不如说诸多个 「部落联盟」。
春秋到了末期,尤其到了晋国扩张的时候,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国内土地渐渐饱和」。
一个国家,不断繁衍生息。类似于 「6000W 人口挤在德意志」,鼓吹需要生存空间。需要外拓了。
「春秋」 从这一刻开始,新的土地,需要用剑去抢。而不仅仅是犁去占。经济因素,才是站在背后更重要的原因。
「圣人不绝人之祀」。春秋击败一个国家,哪怕占领,往往也会撤军。并且把国土,还给原来国王的子孙。
但是 「战国」 就不同了,战国的 「灭国战」 源源不绝。因为本身内部就受到人口扩张的压力。原住民被替换在所难及。
为什么刘邦,朱元璋,一个国家内部很快统一。而征伐四周异族,却一直是困难重重。
因为 「同文同种」,大家的生活习惯很类似,文化与信仰也相同。单一民族很容易凝聚成巨型国家。
但是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你耕种他放牧,就很难融和在一起。
中国三千年的草原北患,长城边境其实就和 「15 毫米等降水量线」 位置差不多。这是农区与牧区的分界线。
在 「春秋」 的早期,名义上大家都是周人。但其实 「诸国」 民风风俗差异极大,物产烹饪特产各自不同。
分裂成千千万万个小团体。不存在 「征服」 次日,第二天就可以当 「自己人」 使用的可能性。
各国人口之间,文化认同差异越来越小。大家都觉得美女是哈妮克孜。
大规模 「灭国战」,仅有可能发生在文化已高度认同的基础上。这样新打下来的地盘,才能迅速地整合消化,为己所用。
西夏的李元昊,曾经要求所有部属,不许穿汉人的丝绸,一律改穿胡族皮衣,讲胡语文字。
既然已经形成了规矩,你贸然胡抢乱来,则会引起诸侯联盟式的反对。众矢之的。
一旦整体的游戏规则,进入到 「吞并小国– 变得强大– 吞并更多小国」,一旦德意志进入合并周期,就意味着法兰西,意大利,奥地利,统统都要跟进。
欧洲列强一不留神,德意志长得太大,后来就导致 1914 和 1939 二次灾难。
对于 「战国七雄」 来说,一旦游戏天平滑落到 「吞并逐食赛」。
1945 年,USA 的强力介入,维持了 「二战和平」 之后的秩序。
整整 74 年,我们享受了类似 「春秋义战」,低烈度的国际秩序。
本文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从 BC770 开始的 「春秋到战国」。
对应的历史,则是古典欧洲史,以拿破仑战争为分界线。从 「君子战」 跨入到 「总体战」。
要问时间的话,至少还早呢。瓜未熟蒂未落,春秋足足有 295 年。
(yevon_ou@163.com,2019 年 4 月 3 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