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今天周日水库居然有 600 多贴,我也就手贱多加一段。
平安银行「延迟支付」功能,我很早就知道了,但一直没有深入研究。
这个功能说的是,你使用平安银行「白金借记卡」,做的任何刷卡消费。银行不扣款,只是帮你「冻结」。N 天之后再真正划走。
平安银行的「白金借记卡」我是有的,但这个功能始终没深入研究。这是一种鸡肋一般的功能。
因为我们的日常消费,已经彻底「信用卡」化。使用借记卡刷卡消费的次数,少之又少。甚至考虑到财务上的回报,已经根本不值得。倒贴还差不多。
对于信用卡来说,你又可以使用透支的额度。又有 56 天免息期。又有积分。最后最重要,还可以靠频繁的日常消费,来提高信用卡额度。
这样的好事,又何必刷借记卡呢。招商银行借记卡,曾经推出过「刷 10 元积一分」(即翻倍)。浦发银行白金借记卡,也曾经有「免息消费」功能。但都如鸡肋,即使知道,也不会去使用。
但是,这次,一次偶然的机会,使用了平安银行白金借记卡刷卡消费,使我产生了新的思考。
他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1. 每月 1~20 日的刷卡,资金冻结,至下月 8 日划走。
2. 每月 21 日~31 日的刷卡,资金冻结,至下下月 8 日划走。
3. 白金卡上限 5W,钻石卡上限 10W,金普卡无。
4. 多笔累计。如果刷爆 5W,则该笔不算。
譬如说,原先 N 笔消费,一共刷了 3.5W。都冻结为活期,但资金没有划走。这时候你再刷一笔 3W 的,则该笔 3W 直接划走。若刷 1.4W,则 3.5+1.4=4.9W 活期冻结。
这样的创新功能,最初是由「深发展」银行开发的。平安合并深发展后,也由平安吸收了过去。
站在银行的角度,很容易理解。
你的资金,存放在银行账户里。因为是刷卡,必然活期资金,银行按活期利率给你 0.36% 储蓄回报。
这样每月 20 日账单日,银行给你 20~50 天的免息期。按二个月的资金成本,银行不过给你 0.05% 的活期利息。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刷卡银行本身可以向商户收取佣金,一般超市零售 0.7%,服装百货 1.25%,餐饮酒店 1.75%,可见银行收取的佣金,是你「活期利息」的几十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鼓励你用「白金卡消费」。你刷得越多,银行赚得越多。
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如果我的「活期回报」是 4.8% 呢。
在 2008 年的时候,当时还是老安家,我曾经逼得苦命跳楼。
因为当时我讲了句「惭愧,惭愧,每一天雷打不动 200 元活期利息」。
然后苦命就跳了进来,说 200 元每天活期利息,折合人民币本金得要 2000 多万。你家伙卡奴房奴,天天穷得喊财政崩溃,情绪低落。你能拿得出 2000 万,现金,活期存款?
我说好呀,要不咱们赌一赌,输者从金茂 87 楼跳下来。苦命虽然一贯的胆小怕事卑鄙无耻,但那一次左思右想,居然也灌了二瓶黄酒,当着所有的人的面切腚说:「拼了,赌了」。
输赢的胜负是残酷的,挖坑是哥哥的强项。因为我走的是旁门左道之法。按照正常的利息 0.36%,每天 200 多元活期息的确要 2000 多万本金。
但是,我用的其实是「存抵贷」,最终是按照 6.50% 来结息的。资金的活期回报就翻了十六七倍!
我其实只需要 120W 的本金,每天活期就有 200 元进账。虽然哥哥时时也挺穷的,但 120W 还是拿得出来的。
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之后每一天我看见苦命,就用大大的红色加粗七号字体,跟在苦命的背后回帖说:「苦命,今天你跳了没有」
苦命跑到哪里,追索贴贴到哪里。苦命找了一群的屌丝朋友为他开脱,譬如「利息不能叫做利息」之类的。最后这群人就构成了今天的 anjia24.
闲话少说。其实平安银行的这个「延迟支付」账户,我可以捆绑到我的「存抵贷」上面去。
这样,活期利息资金,银行最终给我的回报率,按今天数字,就是 4.8%
然后,再另一方面,假如我的「刷卡成本」为零呢?
答案很简单。借记卡要刷出来,完全不用占用宝贵的信用卡刷卡机会。最简单的一种方法:_________(此处暂缺 6 个字)。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等于我无成本获得了 5 万元的活期资金,这 5 万元银行按照 4.8% 给我利息。
一年的利息是 2400 元,每个月 200 元。钱不多,但至少也是意外之财。哈哈哈。
信用卡中,有二个日期最为重要。一个是起刷日,一个是最后还款日。在本案的例子中,一个是 21 日,一个是 8 日。
一般的刷卡,都是排在 21 日,获得最大的二个月免息。或者 8 号,获得最紧的一个月免息。
在本案的例子中呢,既然成本是 0% 免费的。最合理的刷卡,应该放在每月 8 日。
最后,总结一下总结呈词。
平安的「白金借记卡」是十分容易获得的。因为平安的「消费抵押贷款」很有竞争力,很有概率去办。
只要办了房贷,你就肯定是平安白金卡客户。
只要办了房贷,你就肯定有存抵贷。
然后,你每年多赚 2400 元,每月多赚 200 元。
(yevon_ou@yahoo.com,2013 年 8 月 4 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