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个复杂无比的概念,不比「价值」简单多少。
我们只有对日常习以为常的概念深入思考,才能摸住真理的尾迹。
价格什么也不是。
—– yevon_ou
一)道非道
今天晚上聚会,和 Wonderful 说起了「价格」的事,起了争执。才有了兴趣写下这篇文章。
价格是什么呢;许多人会认为,我到超市里,花 2 元买一个苹果,苹果的价格就是「2 元」。
不是这样的。
假设让我姥姥去买苹果,她肯定会跳起脚来。什么,超市里的苹果要卖 2 元一个,简直是抢劫!俺们农村乡间地里的苹果,0.5 元一个都没人要。走,宁可不吃也不能便宜这帮奸商。
换个说法,假设我老婆晚上 23:59,突然心血来潮,想吃苹果。然后打发我去买。这时候能卖苹果的地方就不多了,菜市摊贩是肯定关门了。24 小时便利店估计也没有苹果卖。要到全佳或者 7/11 等一些比较高档的外资便利店还要碰运气可能才会有。这时候的苹果价格,就会卖 3 元一个。
再换个说法。假设我是卖苹果的。我刚卖了一个苹果,收到了 2 元钱。现在我的货栈里,还有 10000 个苹果。是不是可以说我的资产,就是人民币 20000 元呢。肯定不是的。因为一万个苹果,我们通常要卖很久。可能卖上一周,甚至卖一个月。在这个期间,苹果会腐烂,会脱水。最终能卖掉的可能只有 8000 个。而且我的人工本身也是要算钱的。最终拿到手的,可能只有 5000 元。
以上这几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价格不是一个孤立现象。按小学语文的说法,和「时间、地点、人物、状况、数量」都有关。
任何一个环境变量动了,价格都会不一样。
二)价格的三维模型
2006 年,工商银行上市。在这之前,工行一共进行了二轮配售。众多的国际战略投资者获得了 20% 的股份。他们入股的价格,大约在每股 1 元左右。
而之后工行 IPO 上市,上市的价格呢,大约是每股 3 元。
为了这件事,舆论哗然。随着之后,各国际投资者相继在报表中确认了这笔利润,并逐渐抛售。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批评,也不绝于耳。大多数的中小股民质问,为什么你要 1 元钱卖给洋人,而 3 元钱卖给中国老百姓。
对于这样的指责,国资委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发言人一通「领导已充分考虑云云」完全不切到点子上。对于这样的质问,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了:「买 1 股,和买 100 亿股,本来价格就不一样」。
价格是三维的,不是 2D 的。
如前文说述,价格是和「时间、地点、人物、状况,数量」都有关系的。任何一个因素变了,价格也会变。今天工商银行成交了 1000 股,不代表明天工商银行仍然也卖 3 元。
在股票交易中,影响股价最严重的因素,可能是「数量」。
当四大银行上市时,金融高官跳出来说,「去美国上市,是为了一个有深度、有弹性、开放的金融市场」。当时很少有人注意到了这句话;或者说,很少有人懂得这句话。
「深度」是什么意思呢。当我抛售 100 股股票时,成交的价格是 3 元。所以很多小散户认为,自己手里的股票,按即时股价加加乘乘,就是盈亏市值了。
而稍微有一点体会的中户,譬如说安家论坛不乏有抛售 50 万股以上的人众;就会知道,价格,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譬如我要抛售 50 万股,我肯定要分几次成交。屏幕上肯定要闪烁几次。最终的成交价也可能是 3.51~3.53 元。各个价位都有。而不可能是一个价。
再大一点的大户呢。「价格」对他们就毫无意义了。譬如说 K 先生姓吕,叫吕梁。手里握有 90% 的中科创业(000048)股票。吕梁曾经把股价拉高到 84 元,当时的身价折合总计 4 亿多。中科系的持仓已到了何等地步,事实上他可以把股价拉到任何一个价位。
吕梁的下场呢,熟悉证券史的人都知道。当时吕梁用于炒中科创的资金,不少都是拆借来的。当股东需要抽回款项时,股价就雪崩。最后售现的还不到 1/5。吕梁因此蹲了大狱。
对于大户来说,「价格」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深度」才是最重要的值。具体的定义,就是当我抛售时,价格下跌的速度。如果承接盘巨大,价格下跌小幅,我们可以说这个「深度」是很大的。
如果 84 元的股价,纯粹是自拉自唱,我一旦抛售,完全都没有人接盘,74 元,64 元,54 元都没有接盘。一抛就雪崩,那这就是老庄股。「深度」就很浅。
价格是三维的,不是 2D 的。
我们打开电脑,免费的可以观察到每天的 K 线图。其实这张图是骗你的,毫无意义的。因为他是三维世界的二维投影。免费的都没有好东西。
真正的 K 线图呢,应该象一座山峦一样。除了价格还有高度。象一座立体盆景。他除了告诉你 10:25 中国石油成交了 3000 股,还得告诉你,如果这时候我抛售 100000 股的话,最低把股价打到什么价位。也即是反映「深度」信息。
可惜的是,这样的 K 线图,从来没有出现在散户手里。
工商银行在中国上市,卖 3 元一股。配售给国际投资者,卖 1 元一股。其实道理是很简单的。因为卖 1 股,和卖 100 亿股,本身就是二回事。甚至可以说,是二个完全不同的产品。
各大重量级的蓝筹股,在内地 A 股市场,都只有 10% 的流通股甚至都不到。其原因,因为水浅池子小。容不下航空母舰。仅仅几千亿的 IPO,就足够股指下跌了。
金融办的高官说,「要培养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因为美国 NYSE,是一个远远比中国大得多的股票市场。在这里才能发得出几百亿的大盘股,才有大财阀消化。购买 1 股和购买 100 亿股,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二件事。操作手法,路演规则,战略协议,差别一天一地。
价格,只要在「时间、地点、人物,状况、数量」中任一项发生变化,价格都会不同。
三)一元价值论
如果我去当教育部长,有一件事是一定要做的,那就是修改教材。错得最严重的一句话是:「价值是由物资凝聚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所决定的」。
这句话是什么呢,是一元价值论。
一元价值论是什么东西呢。譬如我拿一个苹果,那苹果中一定凝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就是农民伯伯的劳动。这个劳动是多少呢,很难精确衡量。但我们知道苹果卖 2 元,所以可以估算苹果的价值是 1.9~2.1 元附近,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嘛。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苹果一价」:苹果有一个准确的,精确无疑的价值。
一元价值论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中国人都变成了笨蛋。潜移默化的结果,就是中国人顺便接受了「一元价格论」。如果苹果是卖 2 元的,那么苹果的价格就是 2 元。苹果就该永远卖 2 元;苹果就会「价值向价格的回归」卖 2 元。
于是呢,把苹果卖到 3 元,4 元的就是奸商。把苹果从本地运到外地去卖的,就是毫无价值的劳动。把苹果捂在店里面,等旺季再销售的,就是「囤积居奇」。
受了「一元价值论」毒害的人,房价就永远不该上涨。如果房价今天卖 3000 元,房价就该永远卖 3000 元。如果房价涨上去了,那一定是泡沫和炒作。如果房价继续涨,那他一定会跌下来的。最后一元价值论的人会绝对虔信地说一句:「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东西」。
「一元价值论」在中国社会上的危害,是巨大的。因为给孩子的教科书,给人民从小的教育就是「价值是一元的」。虽然我们无法精确估计,但总有一个恒定的「无差别劳动」。因此中国文革不承认商人的重要性,发改委不承认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宏观调控不承认房价必将上涨,上层建筑信奉重农主义而不是重商主义。
当「一元价值论」从经济领域逐渐蔓延到政治领域时,血腥味就更为浓郁。「一元」意味着我对你错,我对了你就错了,别无第二选项。这在政治上很容易产生纷争,通常演变成你死我活的血腥杀戮。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那么别人必然是错的,必然是「奸臣,汉奸,卖国贼」。必然除之而后快,政治斗争,遂缠缠绵绵,永无止境。
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假如我做教育部长,第一件事情要改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大毒草改过来。改成「价值是多元的」。
你喜欢吃青菜,我喜欢吃萝卜。青菜萝卜各有所爱,青菜好吃还是萝卜好吃呢?很多事并没有一个定论,价值是多元的。
一个苹果,我在超市里买 2 元。穿过二条街到菜市场,可能只卖 0.5 元。但我在超市里,掏出 0.5 元想买苹果,人家不卖给我。
我是不是可以掏出棍棒一拳打上去呢。不可以,那就是红卫兵小将了。你不可以强制认定苹果的价值就是 0.5 元。价值是多元的,人家喊价 2 元,是人家的自由。你可以不吃。
在真正的西方经济学中,根本不存在「价值」这个概念。价值是强盗逻辑。
四)价格是什么。
上面说的道理,都很浅显。读阅起来也容易,但让我现在问你一句:「价格是什么」。
估计很多人反而会瞠目结舌,脑子转不过来。
价格是什么。用最学术的话来讲,价格是:「多维空间在低维空间的投影」。
什么意思?正如前文我所说的,价格和「时间、地点、人物、状况、数量…………」都有关系。几十个环境变量,天下雨不下雨,价格都会不同。
如果我今天买了一个苹果,其实我只能说:「2012 年 1 月 27 日,晚上 22:54,在上海松江,俺,向小贩李大妈,买了一个中等个子的半青苹果,未刷卡付了 2.00 元」。
你看,这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况下,f(x,y,z,w)=2。
如果你要问,今天晚上我想在松江买一个青苹果,得花多少钱。那就是有一个变量「李大妈」不确定了,那我只能告诉你 1.5~2.5 元。
如果你再问,今天晚上我想在买一个青苹果,得花多少钱。那就是有二个变量「地点,李大妈」不确定了。我只能告诉你 0.5~5 元。
如果你再问,20 年后我想买一个青苹果,得花多少钱。那就是有三个变量「时间,地点,李大妈」不确定了。我想,上限可能要 0.5~1000 元了。谁知道中国会不会滥印金圆券。
但任何情况下,价格不会「恒等于」2 元。
如果你掏出 2 元钱,非要买一个苹果,我一脚把你踹出去。
五)价格在房地产上的应用
说回今天晚上和 Wonderful 的争执。今天晚上的争执,起源于 Wonderful 说房价跌了。
稳得福:「房价跌了」。
我:「没跌,哪里跌了」。
稳得福:「一手房跌了,原先卖 50000,现在卖 42000」。
我:「没跌,哪里跌了」。
稳得福:「二手房也跌了。我在 2011 年 8 月卖掉的那套房子,当时卖了 230 万,现在承接者,最多只肯付 210 万」。
我:「没跌,这也不能说明跌」。
稳得福:「二手房的确跌了。我住的 xx 湾,本来卖 82 万,现在只卖 76 万,而且楼下的确有一户 76 万卖掉了」。
我:「这还是没跌」。
这里面的逻辑,弯弯绕绕,的确很难解释。
为什么,因为价格是多元的。是 f(x,y,z,w,s,t,m,n)。
我们其实关心的,是「我们真实要卖的那一天,价格会不会下跌」。
这句话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真实想卖房子的,绝对不会是 2012 年,暂且估计是 2020 年,也有可能是 2030 年。
对于我们来说,你可以说今天买家只愿意出 210 万了,跌去了 20 万。但其实今天买家愿意出什么价钱,根本不重要。我们压根就没想卖。你压价砍价,那就拖着好了,反正时间站在卖方这一边。
对于我们来说,你也可以说「楼下的邻居」卖掉了,挂牌价而且实际成交价只有 76 万。但其实这件事对于我们也没什么打击。邻居愿意便宜卖,那是他愚蠢。我们从来都不能阻止一个愚蠢的人。邻居是猪,我们不用学猪。
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涨跌」的真正评价是什么呢。其实是 2020 年的房价。或之后的任一年的房价。
今天的所有涨涨跌跌,对我们来说都是浮云。因为我们并不需要钱,资金链也没有任何大型危机。当我们真正需要消费时,也只需要卖掉一套或者半套房子就足够了。所以我们对于「今天」房子能套现多少现金回来,其实真的不是很上关心。
价格是多元的。今天的价格不决定明天的价格,甚至没有任何联系。
今天房子卖得多,卖得贱,对明天不一定是坏事。
这其实意味着整条供应链之中:去库存化。不仅 KFS 的库存被消化掉,民间一些低价抛售的浮筹也被消化掉。很多房东其实很短视的,涨了 300%,大把人愿意抛。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真正关心的是「新增供应量」。2012 年的限购,限贷,保障房,严打炒房交易,其实都会缩减未来的供应量。等把上下游的库存吃完,又是一轮大爆发。
这二年的冬天,对于 2012 年一定需要抛售的人来说,是件痛苦的坏事。对于 2020 年才考虑抛售的人,正好把供应都给冻死了。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对 2012 和 2020 的影响完全不同呢。因为「价格是多元的,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不同,从来不存在一元价格论」。
(yevon_ou@yahoo.com,2012 年 1 月 27 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