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力的发展,失业不可避免

在数学上,有一个毛球定理,球面不存在连续单位向量场。这句话的意思是,地球上总有一个地方没有风,风速为 0。

近期伦敦骚乱,希腊罢体,颇为吸引人眼球。但也有社会学家高屋建瓯地说,这是一个「高失业率」社会必有的现象。但凡存在几千万「无所事事,热血青年」的国家,无论 2011 年的英国,1960 年的法国,1966 年的中国,1960~1970 的美国嬉皮士年代,都会导致整个社会精力过剩。这纯粹是一个人口学、社会学的现象。我要说,从理论上可以证明,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一)养活率

首先,我要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养活率=人均生产/人的消费。

这个指标的意思,譬如我每个月创造 20000 元的劳动,花掉了 4000 元的衣食住行,那我的养活率就是 20000/4000=5。

在远古时期,养活率可能非常之低。原始社会的养活率,可能仅仅为 1.01。人类每天消耗完捕猎所得物资后,只有极少数的剩余。

到了封建社会,养活率可能为 1.2。每年除了日常开销之后,还能有余力养活闲人。这样,社会才会产生「体脑分工」。有一群人可以解放出来,思考铁器该如何使用,思考水利该如何建设。到第二年农闲的时候,大家有能力挖一条灌溉沟。生产力于是进入了加速度发展轨道。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这个数字变得了很大。可能为 1:5,甚至 1:10。只要机器轰隆轰隆,流水线上就会造出大量的商品,用也用不完。

二)养活率的说明

对于养活率=人均生产/人的消费,我们还有几点说明。

其一,对于任何一个壮年人口。养活率应该远远高于 2。因为我们的公式是「人类劳动/人类消费」。而老人小孩是不劳动的。

一个人假设寿命是 75 岁,而实际工作年龄 38 年,也就是说理论估算,人一生只有一半时间在工作的。

结合到具体现实,一个中年人士,绝对是家庭的顶梁柱。他每个月不仅要负担自己的开销,而且还要负担小孩子的开销,还要为他的将来积蓄养老金。

其二,这里的养活率,指的是我「全部的劳动」。

众所周知,中国有庞大的公务员。假设我一个月劳动了 20000 元,真的发到手扣完了税扣除四金,可能连 12000 元也不到。我自己开销 4000 元/月。那我的养活率应该是 20000/4000=5,而不是 12000/4000=3。

因为我除了亲人之外,还养活了 2 个公务员。

其三,养活率已经包含了人类生活的丰富化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消费生活十分简单。农民除了春耕秋收之外,几乎没什么 PSP 电子游戏机,卡拉 OK 娱乐厅。

譬如按一个农民产 500 斤粮食估算,每斤 2 元,共计 1000 元。而今天,号称我们的名义 GDP 已达 5000 美元,或者 30000 元人民币。比中古时期的农民,翻了整整 30 倍。但我们的实际「养活率」,并没有从 1.2 翻倒了 36。我们一个人的工资,也不可能养活 36 个亲人人口。

当社会发展了,人类的消费也发展了。「养活一个小孩」的成本也比以前多得多。小孩子不仅要吃,还要买玩具,还要上幼教,开销大得很。综上所述,「养活率」可能仅从中古时期的 1.2,轻微上升到了 2.4。

三)养活率的社会含义

解释了「养活率」的概念。我们来看一下,「养活率」的最主要性质,是他不断上升的。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到近代,「养活率」是不断上升的。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使得人类的「效率」提高。每一个人的工作,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只要科技文明进步,人类在同样时间内的产出,必然增加,「效率」必然增加。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因为「养活率」的另外一个反面,就是失业不可避免!

我们整个社会「花掉」的劳动,是社会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或者说,总消费的 1.3~2.0 倍。

  而另一方面,「养活率」是可以无限上升的。他最初的可能是 1.01,然后是 2,然后是 5,然后是 10,然后可能是 100,甚至 1000。

换言之,为了完成这「1.3 倍总消费」的这些生产量,我们需要多少人手呢。一开始需要全社会的 100% 人口都劳动,然后只需要 50%,20%,10%,1%,0.1%。

「养活率」的不断上升,就必然意味着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数,不断的下降。

如果「养活率」指数不断上升,譬如升到 10,那么全社会就仅仅需要 10% 的人口工作。失业率必然为 90%,这不可避免。

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台超级完善的大机器,只需要操作人员按几下按钮,就可以生产出全社会所有的物资。

那么整个人类社会的「就业率」必然下降到只有 5 个人,99.999999% 人口都失业。

你想增加投资么,投资有时无法增加,只能增加人们的闲暇。

四)人类社会面对效率的困境

失业和生产率成反比,随着人类生产力越来越高,失业率必然越来越高。

面对此种困境,人类社会已经采取了种种对策。

一种最基本的做法,是减少了劳动强度。人类社会,从最早的工业化工人每周 60~80 小时作业,一路下降,目前仅 40 小时周工作。劳动时间的不断降低,意味着一份工给二个人做。

另一种方法,就是家庭妇女的出现。随着个人赚钱能力的增强,一人工作,就可以养活全家。于是,全职的,休闲的太太阶级开始出现。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美国的「家庭妇女」,中国的富家太太,家务另有保姆打扫,她们唯一的工作就是花钱。

其三,低产出的工种开始出现。有钱人家的小孩,以艺术和绘画作为主要精力,不再执着于赚钱。

其四,休闲式工作。欧美好多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周游世界,一直到 30 岁才开始第一份工。或者做到 45 岁,也会突然停下辞职,「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其五,富二代

其六,福利社会。以上种种,均是以血缘为纽带,因为父子夫妻关系,所以富太太富二代拿着大把的钱花。而另一种关系,则是政府强制以福利关系,将你的钱拿走,并养活大批的寄生虫。

五)古典经济学的失灵之处

古典经济学是自洽的,古典经济学一再证明了他们是至善至美的解决方案。任何人都会受益,而且是最大化受益。在古典经济学中,绝对不会发生「大批无聊的,贫穷的,绝望的伦敦青年去抢商店」。

那么,社会发生问题,一定是古典经济学失灵了。失灵在何处?

失灵在「财富的边际效应递减」。

边际效应递减,是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假说之一。甚至不是假说,是最重要的公理之一。人性本来如此。

按照古典经济学,越有钱的人,应该越没有动力赚钱。因为钱对他无所谓。譬如 Bill Gates,他有 500 亿资产,让他再赚 50 亿又如何。对盖茨的生活品质不会有任何帮助,在这种情况下。Bill Gates 早该拍拍屁股走人,到沙滩去享受休假。

按照古典经济学,失业是不会存在的。哪怕「养活率」是 10,整个社会只需要 10% 的人工作。因为第一个人只要工作 38*10%=3.8 年,他就赚够了一辈子要花的钱。继续工作对他来说毫无意义。他就会主动辞职,并把岗位留给第二个人。

在古典经济学中,如果社会只需要 10% 的人工作,那么全社会的人会依次每人工作 3.8 年。每人工作 10% 的寿命,把剩下的 90% 人生,爬到沙滩上去喝冰汽水。

但在现实中,以上情况从来也没有发生过。。。。。。。。

为什么,因为「社会,宗教,风俗」。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太快,从工业社会迄今也不过 250 年。而人类的社会传统,文化道德,宗教信仰,是变化得十分缓慢的。

几乎在每一种宗教中,「勤劳奋斗」都是被歌颂的。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也是相信的。

所以当你工作了 20 年,你绝不会退休。而是会去为了赚更多的钱。我们送给李彦宏的牌匾,绝不会是「沙滩美女」,而是「大展鸿图」。

六)勤劳的受害者

我们的社会,在不停地进步。尤其是近几十年,生产力呈加速发展状态,生产「效率」提升得尤其地快。「养活率」增长得很快,社会需要的劳动力越来越少。

但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原因,人们哪怕赚够了退休的钱,他们也不原意享受人生。我们常常看到,上海有几套房子 500~600W 资产的富足人士,仍在上班拿着 4000~5000 元的工资。甚至是受气受累的四五千元工资。

因为老一辈的人不原意退休。就把「因为生产力提高,而产生的失业效应」更加集中地,累加到了新增人口身上。

从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我们可以普遍地看到。失业,并不是平摊到每一个年龄段的身上。而主要集中在 20~30 岁的年轻人大学生。

相对的,50 岁以上人群,原有工作的,几乎人人都在上班。

于是,我们从理论上,清晰地推导了出来,年轻人没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