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陷阱

昨天看到了一段很有意义的 QQ 对话。话太长了,不转过来,可以参考链接地址:http://bbs.anjia.com/dispbbs_4_285716_1_1.html

这段话的意义在于,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从根本上,我一直很同情网络上的愤青,也就是那群整天喊着「陈胜吴广」的家伙。号称推翻一切,革-命-起-义-重-来。

那是一种揪心裂肺的感觉。不想活了,生活充满了层层困折。看不到希望。收入微薄,发展空间有限,自己甚至可以看清目前的一步步巨大开销,但又无力承担。

实在是不想玩了。干脆拿一把刀砍人。最好这时候就象《三国志 9》一样,开始群雄混战。咱也去找个主公,凭我的能力和拼劲,自信比公司里那批营营碌碌的家伙强多了。也不用在公司受这气,被老人压着头。

2000~2001,大约有半年多的时间,我也是一样非常喜欢「陈胜吴广」的。当时在公司里做得非常失败,看不到前途。又永远自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高才生被公司里那些中专生压着是不对的,有一种被窒息的束缚感。

当时,真的好希望「陈胜吴广」啊,最好马上就天下大乱。当我走上街头,我也是一个街头运动家。或许就是风云人物,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呢。

写这些东西,是说明人生是岔路的。一个分岔,一个选择,人生就不同了。我们都是极端极端,极端偏执的人物,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是死多,就是死空。我很幸运,运气还不错。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 QQ 对话。请大家再看一遍。我耐心地归结出了 12 条特点。

1) 做股票, 自以为是

2) 穷

3) 自信超过巴菲特

4) 有初步小赢利

5) 没有自己的决策系统

6) 有 100~160w 资金

7) 看不起房产

8) 想买房二年

9) 坚信股票是每年上涨的, 房产不是每年上涨的

10) 心理价位下跌 20%

11) 为自己找一个下跌的理由, 如独生子女

12) 极端

好了,让我们详细讲一讲,这是怎么个故事。

文中的主角,和 10 年前的我很相似。

当时,一个 26 岁的小白领,工作了 3~4 年。有一份不薄不淡的工作。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交往女朋友,买房子,买车子,结婚,生孩子,买奢侈品和衣服,中产生活爱好,种种都是要花钱的。

而自己的积蓄,实在少得可怜。

一个 26 岁心比天高的小白领,想要尽可能地筹一大笔钱。除了彩票之外,他还有什么办法?

实业,开始自己的公司,这是不现实的。做生意真正重要的是人脉,26 岁的黄毛乳臭小伙子,别说在社会上还不认识几个人,别人也不会真正把商业生意交给你做。

一贫如洗,渴望发财的小白眼狼,这时候,股票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股票:符合梦想的很多元素。

首先,股票的入市门槛非常低。3000 元就可以买股票了。买房子可能要三十万,而且倾家荡产一注,也不是每个人心脏可以承受得了的。

买股票,你只需要 3000 元,大有大玩,小有小玩。

买股票,你可以在每天收市的时候,精确地知道自己输赢情况。赚了多少,亏了多少,每一天都可以总结经验与收益。

买股票,你可以逐步投入,可以恰意控制风险。

最奇妙的,买股票「据说」还可以研判经济走势。「据说」股票的走势,是和经济相关联的。经济危机就会股市下跌,新能源复兴就会有大行情。

于是,「买股票」顿时成了一种极端高尚的行业。仿佛一个个都成了经济研讨师。肉渣小白领也开始 yy,因为自己的能力,因为自己的研判能力,理应在股市中看对走势,理应在股市中发大财。

于是,你看,整个故事串成了一个完美的链条。

a)小白领穷,小白领需要赚钱。

b)小白领一无所有

c)小白领自以为很有「能力」,心比天高。

一个办公室里的小仨子,没有任何社会资源却想发财。他做发财梦靠什么,只能靠股票!

他还以为自己很有「能力」。

整个故事,形成一个系列。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样–社会地位,决定理财思路。

仅仅就目前情况看,QQ 对话文中主角,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可救药「股票死多头,楼市死空头」。八匹马都拉不回。

同时,他的得意与骄傲,也已经显现出来了。已经根本不把 Baffet 放在眼里。人家可是智商 160 的可怕生物,勤勤恳恳五十年,才做到这一步的。别的不说,这「小心谨慎 50 年」,你就肯定做不到。

以下三点是联系在一起的。

1)有初步小赢利

2)自信超过巴菲特

3)没有自己的决策系统

这三点联系在一起,是非常致命的。

另外,LZ 的粗疏,推理不严密,也已经显露无疑。这主要体现在「独生子女,房价下跌」的鲁莽判断上。

投资的世界,谁也说不清运气胜负。但总而言之,我对 LZ 是非常不看好的。

言归正传,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呢。

在于警醒。

大概 10 年之前,我就是和 LZ 一样的心态。郁闷导致愤青,位置决定思路,我差一点点,差一点走上「妄想股市超能力,看空楼市铁傻空」。

人生真的很多岔路的,好险,好险。

(yevon_ou@yahoo.com,2009 年 5 月 22 日,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