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的黄昏

资产有三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铁三角并非永恒。「人类富裕」、「现金成本」、「金融创新」正使流动性地位摇摇欲坠,日暮西山。

(一)人类富裕

翻开任何一本金融学的教科书,都会告诉你,资产有三性: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任何一项资产,这三项指标各有强弱。不可能面面俱顾。铁三角,鱼与熊掌不可兼顾。但时至 21 世纪,整个金融世界,一项不可否认的大趋势。就是「流动性」的地位大不如钱,日暮西山,日趋没落。Cash is King(现金为王)变成了 Cash is Clown(现金是小丑)。

在谈论流动性之前,我们首先要想象一下。我们需要流动性干什么?毫无疑问,流动性的存在,是作为我们日常生活、消费需要。用于购买物质和精神产品。包括食品,衣物,交通,电信,文娱,医疗,教育,旅行。在这些场合中。主要的支付媒介是「现金」。但问题是,随着人类财富的不断积聚,人类社会越来越富裕。富裕的含义,即「消费」掉的部分,占」财产」的总部分,比例越来越小了。如果我们概括一下各项消费的数量级,则:

食物与衣服——百元级的消费;

交通——百元级;

文娱——百元级;

家电——千元级;

旅行——千元级;

人情——千元级;

教育——万元级;

意外——万元级;

医疗——十万元级;

可见,如果我们谈论「消费」或者日常费用的话,一般都是百元千元级别。即使筹备零钱,以备不时之需,也不过数万元级。而唯一最大的二项消费,「教育」与「医疗」,是十万元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需要「流动性」,需要备钱日常必需,我们需要多少呢?一般数万元,乃至 20~30 万元现金足矣。

但如果你有 500 万元,你该怎么办?

李嘉诚有 600 亿,李嘉诚需要「600 亿的流动性」吗?李嘉诚的 600 亿,会一时变成股票,一时变成债券,一时变成房产,一时变成现金么?不会的。事实上,李嘉诚的主要财富,主要是「长实集团」的股份,占 35.65%,第一大股东。这些股份,在过去数十年中,从未交易过。在未来可见的数十年中,估计也不会抛售。

李嘉诚不需要这么多的流动性。虽然大富豪开销比平常人大一点,但也不过保留几千万,乃至上亿的现金。甚至可以说,越是富裕的人,其「现金头寸」占总资产比例越小。

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流动性!一般人留出了数十万应急资金后,剩余的流动性毫无意义。而在此时,他们需要的就是更长期、更稳定、更高回报、更可靠的资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富裕,最初的数十万「生活费」留出之后,人类对流动性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人类总是越来越富裕,对流动性的需求会越来越少。「人类富裕」这是剿杀流动性的第一个因素。

(二)现金成本

现金从未如此昂贵过!在漫长的数个世纪,资金回报从来不高。在中世纪,国王高等级债券,利率大约在 4%(荷兰),而散户所能获得的利率,接近于零。

在中国,「钱庄」并不是一个存钱的地方,事实上,「钱庄」是一个收钱的地方。按照银票的规矩,要在银庄内存入 105 银元,才可以换取一张 100 面额的银票。其好处是全国漫游。

晋商、徽商,曾经盛极一时。但在山西大院存钱,是不给任何利息的,反收 5% 的银票费。中国真正老百姓知道「存款有息」,还是在 1900 年上海开埠,洋商涌入之后。

在漫长的数个世纪中,持现金的成本接近于零。美国唯一一次货币市场利率跌破负值,是在 1923 年。但即使在其他岁月,债券的成本也不高,约 2~3% 左右。反而时时随世局的动荡,而大幅下跌,所有这一切,才构成了 1920 年代传统智慧——「现金为王」。

但金本位的崩溃,彻底改变了这一切。1906 年,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 100 点;而直到 1981 年,道指仍只不过 800 点高度。用了 75 年的时间,才翻了八倍,平均年收益率不足 2.81%。远远跑输任何商品或债券,更大幅跑输今天股票推销员吹嘘的 8——12% 年收益率,更更更大幅跑输今天上海股神所谓的 30% 周收益率。而从 1981 里根新政,至今 2007 共计 26 年。道指却已翻了 15 翻,占稳 12000 点大关。平均年收益率约 11%。

这一切的背后,企业未变,股市未变,股民未变。主要是金本位的崩溃,货币幻觉造成了这一切。

现金从未变得如此昂贵过!

在以往,现金每一年的成本约 3%,每一月的成本为 0.25%。OK,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更好的交易价位,等待更好的商机出现。但在今天,持有现金的成本为 12%,每一月 1%。每一百万元,每月 10000 元!「流动性」实在太贵了。向火箭一样往上窜的物价速度,光速印刷的印钞机速度,使得拥有现金的成本,高昂得完全无法承受。昔日睿智待机的 King,今天已变成了小丑。

Cash is clown,现金是小丑;「现金成本」是剿灭流动性的第二道绳索。

(3)金融创新

当 1949 年国民党金圆券崩溃之时,社会各界拒绝「持有纸币」,但小额支付又不能完全依靠黄金,于是人们只好疯狂地加快交易速度:下午发薪,晚上买米。

现在好了,他们可以用信用卡。

随着「人类富裕」的增加,人们已经越来越倾向于高收益并稳定的资产结构。对日常生活,备用现金的需求越来越少。而滥发纸币,又使现金持有人的信心越来越恶化。

信用卡的出现,使得流动性问题,得到了最终完美的「零成本」解决方案。

原本如果我有 50 万,我可能是 45 万证券,5 万现金;日常备用与意外。但自从有了信用卡以后,我的资产结构很可能是 50 万证券,5 万「授信额度」。这 5 万元「授信额度」的成本为零!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我保持了非常多的流动性,而不用为这付一分钱,既不用承受活期利息的折磨,也不用担心到底留多少钱才够备用。

相同的道理,另一类革命性的金融工具,是银行授信。如「房贷授信」,在建行、中行、深发行,都可以操作一种 「房贷授信」模式进行贷款。额度按照房价的七成减去已发生的按揭,即总价 100 万,原按揭 45 万,再借(100*70%-45)=25 万。本贷款操作方便。中行、深发行,均可在柜台提前一天预约领取;而在建行,可以在 ATM 机上直接领取!

很多人都在嘲笑,买了房子变成「房奴」。万一稍有风吹草动、生病、意外、车祸……,只好跪下来求别人对折收购,并支付大量交易手续费和政府税。

他们并不了解银行。房产其实就是现金,尤其在国外,「存抵贷」、「加按揭」、「卡转房」等工具层出不穷。

金融使人便利,创新使人愉快。一个人可以拥有很多信用卡,中行 5 万,工行 3 万……,这些授信额度,完全不用个人任何成本,而且几乎可以无限创造。尤其把信用卡债务并为房贷债务之后,个人对流动性金融资产的需求,已迹乎降至为零。

金融创新,正把「流动性」无情地贬为金融史上的一个注脚。这是剿灭流动性地位的最终匕首。

—————————————

需要指出的是,此文是站在个人的角度阐述个体资产流动性的式微,而每个人对自有资产流动性的放弃,就意味着全社会资产流动性的过剩。某觉得,除了外资涌入外,银行大力推广信用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等因素也是导致全社会资产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动因。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现代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个人资产的流动性将日益减低,社会资产流动性将愈加过剩。如果取消社保医保失业保低保的话,将会实实在在地减低社会资产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