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到底能有多高(三)

在上一章中,我们说到了以下公式:

GDP 增长 > 贷款利率 > 银行到手 > 投资者回报

但事实上,这个公式既不符合直觉,也不符合现实。在现实世界中,增长率为 0 的国家比比皆是。而他们的贷款利率从来都不为零。在老朽陈腐的欧洲,欧洲已经数十年乏力增长,每年不超过 2%。而欧洲人依然谈论着 10%,甚至 20% 的回报。欧洲股市连续跑赢香港股市。

这是骗术。

1)利率

近来谈论利息的声音很多,央行也加了二次息,房贷由 5.51%,5.75%,5.81%。甚至还有些无责任大嘴胡说砖家,在那里大谈加息的好处。据说利国利民,泽被万方。仿佛错过加息就是民族罪人,逆历史潮流不得翻身。

俺这就不明白了。利息是说加就加的么,利息是央行订的么?

那好,那俺干脆提个建议。把利息加到 20%,那平均每十万元,一年就可以有¥20000 元的利息。节俭一点,也够一年用了。

要不央行把利息再提高一点,干脆提到 50%,那全体中国人 40 万亿全吃利息。光靠利息,就可以养活十三亿人口。大家舒舒服服,都不用干活了。这可是吃利息的最高境界啊。

很多人都不明白。利率到底是什么。

好比市场上有 101 个人借钱,有 99 个人储钱。那利率就不够低,要再高一点。反之,99 个借钱,101 个人储钱。储钱者就太多,利率就得降。

当市场上正好有 100 个人借钱,100 个人储钱。供求平衡。这时候双方达成的协议,就是正规的「市场利率」。按我们目前的估计,大约是 1% 左右。

但目前中国政府死活不同意,非得要把利率提到 2.52% 左右。问题就来了,在 2.52% 的利率下,只有 80 个人肯借款,却有 120 个人要储蓄。

以每人业务一百元计算:

80 个人总付出利息 100 * 80 * 2.52% = 2016 元。

120 个人要收到利息 100 * 120 * 2.52% = 3024 元。

这当中还有一千多元缺口,如何填补。

在一个 2.52% 的利率下,唯一的缺口,就是政府买入。

也就是说,央行来出钱,接受 40 万元的再存款,然后付给存款机构 1008 元。在美国,具体是美联储买卖隔夜联邦基金。在中国,是央行窗口操作。

在 2.52% 的利率下,投资者一共获得了 3024 元的总回报。3024 = 2016+1008

但这里问题就来了,央行又不是生产型企业。央行一不种地,二不织布。央行哪来这 1008 元。

答案有且仅有一个,印钞票。央行掌控着印钞机。所有的 1008 元都是印出来的。

那印了 1008 元,会发生什么呢。会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最终储蓄者还是没有获益。

同样的道理,就可以回答我们上面的问题,央行为什么不把利息提高到 50%。这样大家都只要靠银行里的存款,拿一点利息,都不用干活了。

在 50% 的利息下,储蓄者一共可以获得 100 * 120 * 50% = 6000 元。

但请注意的是,这 6000 元的构成,很可能是 6000 = 10 + 5990

也就是说,在高高高利率下,真正愿意借钱的企业寥寥无几,储蓄者所获得的所有回报。全部是从印钞机里出来的。这样虽然利息很高,但物价一定已经涨得高高高到天上去了。印钞机是空转空。

利息并不是央行定的,利息本身是由市场上借贷者和储蓄者,供求平衡决定的。央行能决定的,只有总利息中「企业分利+印钞票机」二者的比例分配。

「央行利率」上升,短期内会调整利益关系。拉底买房者的回报。但从长远来看,会带起更重的通货膨胀。弥补扯平。经济规律不可篡改,但可以提早和推迟。

2)回报

讲明了利率的实质,我们现在就不难发现,英国经济的实质增长,每年只有 2.5%。而英国央行,非要把利率设置在 4.75%。

无风险国债能有 4.75%,企业债多半就能有 5.75% 的回报了,股票、信托依此递加,8~9% 的回报也不足为奇。

在这一个总回报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生产企业,因借贷资金,而向金融系统支付的「实质」财富。而其他绝大多数,都是英央行的印钞机。

所以英国的通涨物价,一直居高不下。读过 19 世界马克·吐温「百万英镑」,应该知道在当时£1,000,000 是一笔大得不得了的数字。而时至今日,超过百万的家庭已占总人口 1/10。

行文至此,我们不得不对「势如累卵」的中国银行系统,说上几句心里话。

近二年内,中国银行的风险业急剧降低。银行资产大量避免生产、企业等实业领域。而专图投资于国债,央行债券等金融资产。

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已不足 50%。换言之,40 万亿的金融总资产,只有 20 万亿不到是真正贷给实业的。而其他大部大头,全部都是买国债,买央行票据,或存放央行保证金。

这当然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急剧上升,因为国债和央行票据,是无风险无坏帐。同时国家给他利率管制再优惠一点,轻易就在银行业积累了大量资产,净利润好看也有利于上市。

但我们要指出的事,央行票据是没有任何「实质财富」的。

前文已经指出,金融系统的所有源头,全来自于生产企业的贷款。只有这是实质物质生产的「实利」。而金融记帐的资产,央行给予的任何回报,实质全是「印钞机」。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在有大量公务员要养活的情况下,财政必然是赤字,明年还是赤字,后年还是赤字。无论多少年,中国政府永远都是赤字。没什么指望政府会还国债。

在这种情况下,国债、央票的最终偿还者都是央行。中国银行系统的一半利润,来自于央行。央行每年支付了大量的新钞票,导致物价大大上涨。

中国银行未创造物质财富。中国银行的利润,来自于老百姓的通货膨胀。

中国目前贷款利率是 6.12%,但只有一半资金投入「实体」经济。中国储户所能获得的回报最高上限,仅为 3.06%。

扣除银行成本,扣除银行赚头,中国储户「存钱赶不上通涨」,负回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3)鸡蛋

1626 年荷属美洲,新尼德兰省总督,以折合 24 元美金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

曾经有人算过。如果当时的印第安人,把这 24 元存起来,购买每年利率为 6% 的无风险国债。则经过 380 年之后,这笔钱可以买回整个曼哈顿岛!

更有甚者,有人曾经算过。AD 1 年,耶酥赐死。如果耶酥死时,能留下 100 元钱。投资于每年 5% 的无风险国债,则经过 2000 年,时至今日,他可以买下全世界。

耶酥能买下全世界么,他不能。

问题的关键,是耶酥根本获不得 5% 的回报率。同样道理,印第安人也买不回曼哈顿岛。最关键的原因,是漫长的二千年中,投资根本做不到 5%

投资从来都不是摇钱树。在 1973 年金本位崩溃之前,回报很难超过 3%,扣除掉风险溢价,甚至不到 1%。今天我们动辄谈论着 10~20% 的回报,其实其中绝大都来自于央行印钞机的货币幻觉。真实来自于借贷企业的还债,少之又少。

我今天借出 100 个鸡蛋,我关心的不是鸡蛋的价格,而是明天我能收回几个鸡蛋。103 个,还是 102 个。

跑赢现金是很容易的,跑赢鸡蛋是很难的。

(yevon_ou@yahoo.com,2006 年 12 月 6 日晚)